首页» 学生发展» 青年服务国家

语励实践课:广交会的印象与印记 ——记第135届广交会翻译服务交流分享会

发表时间:2024-06-18

编者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列数世界一流大学,都将实践作为重要的培养环节。外语学院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复合型、实践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发展的选择,更是国家的需要。设立语励实践课,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探索,是将育人与育才紧密联系的努力,也是将立志与立德紧密联系的延伸。希望新时代外院学子,以专业为基础,以实践为途径,欣欣向荣,久久为功,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带着梦想出发,带着热情创造,带着本领归来。无论是扎根中国大地,抑或是纵横四海五洲,用我们的行动,继承光荣的外院传统,传承青年服务国家的宏志与精神,贡献祖国对外开放大业。

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贸易会在广州举行,在4月15日至5月5日期间分三期举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采购商。我院选派19名优秀学生,担任多语种翻译服务志愿者。他们在展会上担任重要的翻译工作,涵盖西语、法语、阿语、俄语、葡语、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共接待了数十名外宾,为促进国际交流和贸易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5月31日晚,参加第135届广交会翻译工作的全体学生共同交流参加广交会的感受,总结实践活动得失。

本次经验分享会主要由三位学生代表讲述了他们在广交会期间的亲身经历和心得体会。他们的分享中既有生动的故事,也有深刻的感悟,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

 蔡茹雪:俄语翻译者的挑战与成长

image.png

作为俄语翻译志愿者的蔡如雪同学首先分享了她的广交会经历。她提到,广交会期间,她主要负责接待来自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客商。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她在初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她逐渐克服了这些障碍,提高了自己的翻译技能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她感叹道:“每一次沟通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业思维。”

刘心怡:葡语翻译者的热情与责任

葡语翻译志愿者刘心怡同学则用她的亲身经历生动地展示了对翻译工作的热情与责任。她表示,葡语国家的客商普遍对中国市场充满兴趣,但由于语言障碍,很多时候他们的需求难以得到准确传达,因此不仅需要进行精准的语言翻译,更需要帮助客商们了解中国的市场环境和商业规则。她在分享时说道:“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桥梁,感谢贸大让我拥有了这样的机会,能够切实地参与进这场国际盛会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我成功地帮助了许多来自巴西的客商了解中国的产品,同时,我也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外贸知识,感受到了小语种复合能力的重要性。我希望能在未来继续扎实学习,提升自己的多方面综合能力,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汤昊岚:意语翻译者的广州见闻与工作分享

image.png

作为意大利语翻译志愿者的汤昊岚同学主要从广州见闻和工作分享两个角度进行了分享。他首先讲述了在广州的所见所闻,这座国际化都市既有着繁华的商业区,也有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这些都为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此以外,他也详细介绍了自己在广交会上的具体工作内容,并分享了心得体会。在广交会上,他不仅是一个翻译者,更是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在陪同意大利语客商进行翻译工作的过程中,每促进一次成功的合作都是对他最大的肯定和激励。

至此,本次经验分享会圆满结束,也标志着我院第135届广交会服务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优秀的学子们在青年服务国家的新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为我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成交效果最好的“中国第一展”,广交会自1957年创办以来,一直是中国企业拓展全球市场最重要的渠道,在帮助企业构建全球营销网络、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校学子自1957年第一届广交会起便参与广交会实习,见证了广交会62年的发展历程,目睹其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缩影和标志,为我国外贸事业发展贡献了贸大力量。广交会也成为外语专业学生锻炼自己、提升能力的重要机遇。通过参加本次广交会的翻译实践活动,贸大外语学院翻译团的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更培养了强烈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为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积极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