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元kaiyuan(中国)

我校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获历史最好成绩

发表时间:2015-06-24

新闻网讯(通讯员 于泓斌) 近日,由北京团市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八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答辩会举行。我校参赛作品荣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7项。根据赛制规则,我校将有4部作品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挑战杯”比赛,在北京高校中名列前茅。这是我校参加“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的历史最好成绩。
本届竞赛吸引了北京83所高校共1245份作品的参与,作品覆盖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别。我校参赛作品《面向主题的微博热门话题舆情监测研究--以“北京单双号限行常态化”舆情分析为例》与《我国独生子女户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研究》经过校内选拔、北京市竞赛的重重选拔和严格筛选,最终凭借特色鲜明的主题、严谨的论述,生动形象的展示,在首都决赛中脱颖而出,获得特等奖。
自赛事启动以来,校团委高度重视、积极准备,以校内赛为平台,在全校学生中进行了广泛动员和选拔。经过各学院在院内初选推荐以及从科研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中的优秀作品的选拔,共收集符合参赛要求的作品100余份,内容涵盖了经济、社会、哲学、教育、管理、科技发明以及自然科学等多个学科。
校团委积极联络校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对由师生共同参与的高质量研究成果进行筛选统计,建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学生重点学术科研课题数据库”,组建高质量的具有赛事指导经验的特聘专家组,不仅对项目作品开展专业评审,还通过一对一指导、“模拟答辩”等形式营造大赛氛围,锻炼提高实战经验,在竞赛组委会的精心组织和评审老师们的严谨选拔下,经过书面评审及答辩评审等环节,我校共推送15份作品参加北京市比赛,最终13份作品获奖。
本次赛事在获奖数量与质量上的历史性突破是对我校学生参加学术科研创新活动的极大鼓舞,希望这次获得的优异成绩能进一步激发贸大学子学术科研的热情,并将学校的学术竞赛水平推向一个更高的层面。校团委将总结经验,再接再厉,进一步发挥二三课堂中学术科研平台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继续为学校高素质、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做出努力。
期待我校学生在全国挑战杯赛事中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附:我校第八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项目名录

序号
组长
作品名称
指导
老师
奖项
1
张瑜
面向主题的微博热门话题舆情监测研究
—— 以“北京单双号限行常态化”舆情分析为例
李兵
特等奖
2
吉润东
我国独生子女户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研究
王国军
特等奖
3
牛小玉
大学生时间管理及大学相关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以首都两所高校为例
白延庆
一等奖
4
张家源
地票制度下县域金融深化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吴卫星
一等奖
5
刘紫伊
在校大学生微营销创业的调查与分析
吴卫星
三等奖
6
张佳宁
基于最新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对我国混改新浪潮的研究
郑建明
三等奖
7
余重
新常态下我国区域性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规划研究——以广西为例
宋国良
三等奖
8
黄李翌
农业社区与奶源基地规模化发展的新模式探究--基于双城雀巢有限公司奶场的案例分析
李瑜
三等奖
9
林航
我国股票市场股价虚高吗?--股权溢价之谜来自中国的实证证据
刘立新
三等奖
10
李亚楠
对外开放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兼论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
王明喜
三等奖
11
周坤仪
我国中小微慈善组织筹资渠道问题研究——以非公募基金会CHQ为例
戴长征
三等奖
12
刘彬
中国民众对日本态度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
熊光清
三等奖
13
温晗静
智库在国家外交决策中的推手作用——以中美智库为例的比较研究
冯峰
三等奖